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走近石林滔滔岁月,千古春秋跃然纸上

时间:2019-08-0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众里寻他千百度,精剪细刻千万户 曾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的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正逐渐走向衰败,为传承并延续这一民间艺术,于2019年7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

众里寻他千百度,精剪细刻千万户

曾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的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正逐渐走向衰败,为传承并延续这一民间艺术,于2019年7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民间剪纸”社会实践团队动身前往河南省鹤壁市石林县探索剪纸艺术。

云图片

“民间剪纸”是一个在剪纸艺术创新力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面临失传的境遇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打造新的地方文化品牌的公益项目。

于出发前一晚我们在八号楼创客空间开会,此次会议明确了活动主题,详细规划了活动路线,分配任务,以及做好后备工作。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于八号早晨乘坐地铁出发,又坐火车辗转到鹤壁市,在我们的一路上激动的等待中乘车到最终目的地石林县。

经过简单的访问调查,针对现存剪纸艺术的几个村落(柏落村,罗庄村,南塘宋村,郑沟村等)制定了调研计划。做好第二天前往村落拜访当地手艺人,实地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的准备工作。

云图片

此次实践活动给团队每一个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可以进行实地考察,零距离接触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并延续这一民间艺术。

镂月裁云,巧手描摹千古石林

7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纸上添花,绘剪春秋”社会实践团队动身前往石林镇柏落村,拜访剪纸艺人刘树东先生。

             

云图片

根据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石林剪纸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古邶国(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地区),最早以树皮、兽皮为原材料,先民在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在纸张被发明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剪纸的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石林剪纸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途广泛。日常装饰性窗花为家庭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婚丧嫁娶的独特花样在当地人生命中重要时刻同样不可或缺。剪纸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云图片

石林剪纸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题材广泛,传统与创新并存。刘老师向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展示了近些年的部分作品。有传统式样的窗花和京剧脸谱,以及一些大型作品例如《生肖纳福》,《武圣关公》,《祝寿图》,《静墨山水》等;有古今绘画文学著作的改编,如《清明上河图》,《水许一百单八将》,《红楼梦大观园》,《金陵十三钗》等;还有一些记录当今时代的作品,包括纪念建国70周年的《不忘初心》,以及革命人物的剪纸小像等。

               

云图片

通过和刘老师的深入交流,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了解了石林剪纸的历史起源,材料分类以及当今发展方向等,零距离体会到剪纸的精美与生动,收获良多。

何当共剪西窗纸,却话古柏弥久日

7月11日,河南工业大学“纸上添花,绘剪春秋”社会实践团队乘车前往鹤壁市山城区,拜访剪纸艺术传人王九生老师。王九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在书画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40年来他的众多作品不断获奖,多次由市县局领导亲自颁发证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卓越的贡献。

云图片

王老师十分热情健谈,向我们介绍了石林剪纸的一大流派:古柏文化,并带领我们参观工作室两个楼层的展示作品,而工作室墙壁上的《穆桂英挂帅》正是古柏文化的代表作。古柏文化派系的剪纸作品,不同与日常的窗花装饰,大多以民间传说,历史以及名著故事的相关场景为主题,比如《老鼠娶亲》,《昭君观梅》,《孔孟老子》,《百花献寿》等作品,准确把握人物的姿态神韵,栩栩如生。与此同时,一个作品中经常融入很多不同的意象。

云图片

介绍到这里,我们对石林剪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于是请求王老师教授一些简单的剪纸试样,实际操作如何剪纸。王老师取来一些红色宣纸,带领团队成员们学习“五分法”的剪纸技巧。据王老师介绍,剪纸同样符合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最基本的审美——对称。而“五分法”是最常用的剪纸技巧之一,很多图样如花瓣,五角星等都要采取这种方法。首先将红色宣纸裁成大小适中的正方形,然后找到对称轴两边的中点,不断调整折成合适的三角形,再用剪刀修剪出不同的花边。经过王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成功做出了自己的剪纸作品。

云图片

最后团队成员和王老师合影留念,向王老师表示了真挚的感谢与敬意:不但更加深入了解石林剪纸的流派风格,而且实际操作,得到自己亲手加工出的剪纸,收获良多。

——“绘剪春秋,纸上添花”团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