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 >

深圳要重回福利分房时代?

时间:2018-09-2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7期) 最近,深圳成为全国二次“房改”的探路先锋。 8月初,

深圳要重回福利分房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7期)

最近,深圳成为全国二次“房改”的探路先锋。

8月初,深圳发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未来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占60%,商品住房比例将仅占40%。这意味着,保障性住房将覆盖绝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确保户籍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应保尽保。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刊发了《深圳“房改”探路》一文,引发网友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房地产市场是否就此回到福利分房时代?深圳房价会降吗?

深圳要重回福利分房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9月10日)《深圳“房改”探路》

焦点一

房子的居住属性与投资属性分离,“房住不炒”就不远了

@谈兵:40%商品和60%保障,就是要把房子的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分离,只有把房子的投资属性降到最低,房住不炒就不远了。

@维也纳隐居者:深圳过去40年的成功路径离不开高新重点产业,深圳没办法靠虚拟产业养活全深圳人口,也没法靠虚拟产业维持深圳的经济中心地位。现在各地都在吸引人才,深圳如果错过了,就会很被动。

@南湖侠客:深圳房改方案在当前中心城市高居不下的房价与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刚需难以满足的突出矛盾下出台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保障性住房达到总量的60%,突出体现了住房的民生属性,这并不是回到“福利分房”时代,而是解决目前矛盾的必然举措;但方案对住房金融言之甚少,倒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点,毕竟住房改革需要金融的保障才能得以推动。

焦点二

保障房僧多粥少?

@nini:人才房和安居房封闭运转,的确能减少投机需求,但僧多粥少,既然存在摇号、抽签、轮候,就可能会带来新的腐败寻租问题。同时,政策性住房向人才优先,这是城市吸引人才的结果,但大多数人才,其实可能是具备潜在购房能力的,为人才专门提供住房,虽然不乏激励之心,但会不会间接对中低收入人口造成不利影响?

@haohao笑:到2035年供应170万套,那就是平均每年10万套,只能是政府需要的人才才能申请到了。

@肖聪慧:深圳政府还是有一定底气可以去只依靠产业等这些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慢慢扩大保障房的比例和供应数量。但能够让保障房累积到足够的数量,又能及时应对因产业升级、扩大而新增就业人口产生的刚需,到底要多久才能见效?

焦点三

商品房供应减少,房价只会越来越贵?

@尤俊达:100%的土地供应中,40%是纯商品房,剩余的60%是政策性补贴,没提土地出让的事。还是整体招拍挂?开发商拿地,利润只能从那40%来?

@杨渊:商品房供应减少,符合保障性住房的人太少(而且其中有权力寻租空间),因此需求不会减少多少,商品房价格只会越来越贵,人们会越来越难买到房。发展健全卫星城,引导产业转移,增加土地供应和房屋供应才是正解。

@對妳的陪伴:我能体会深圳的思路,让商品的归商品,你们爱炒就炒去,而保障的归保障,让更多的人都有房可居,这个思路很好。但问题是,以市价为基础是什么意思呢?这让本来割裂的两个池子再度连接了起来。商品房进一步稀缺,而且并未跟保障房彻底划清界限,恐怖的气氛仍然可以传导到普通居民心里,这个就有点可怕了。

(编辑:牛绮思)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头条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