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 >

三部动画电影同天上线,二次元宣发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时间:2019-01-0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最近,《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强势引燃了宣发这个话题,相比文艺片的尴尬处境,还有一种电影,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那就是动画电影。 这个1月,就有三部动画电影同期上映

最近,《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强势引燃了宣发这个话题,相比文艺片的尴尬处境,还有一种电影,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那就是动画电影。

这个1月,就有三部动画电影同期上映,一部是日本国民级IP《Fate/ stay night》的系列作品《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另一部则是改编自民间传说白蛇传的《白蛇:缘起》,此外还有获得奥斯卡长片动画提名的《养家之人》,都定于1月11日上映。

就目前来看,《白蛇:缘起》的宣布定档最早,宣发也开始的最早,并于1月3号举办了首映礼。《命运之夜》的定档则在12月中旬公布,随后B站进行了一系列宣发活动。

从微博,还有B站等SNS社区来看,《命运之夜》、《白蛇缘起》的讨论度都要更大一些,而《养家之人》则在各方面都不太有利。

一旦走入院线,动画电影的竞争者,就不再局限于动画类型。IP的热度,制作实力是影响一部动画电影票房成功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来看,Fate 和白蛇各有优势。 一个是粉丝向作品,受众有极高的忠诚度,另一个则有国民知名度,IP出圈的潜力大。

那么,宣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部电影的票房呢?

如果说,从票房意义上,制作班底,剧本等因素已经事先决定了一部动画电影的票房潜力和潜在受众,那么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形容宣发之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或许并不为过。

你必须真的懂二次元

而不是装作“懂”

二次元是一块大蛋糕,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说《大圣归来》点燃了投资界和整个国民对国产原创动画的热情,《你的名字》5.7亿的中国票房,则擦亮了中国电影市场对海外动画电影的票房期待。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已经摸索出一套针对国内受众行之有效的卖点:明星,特效,大制作,奥斯卡提名/获奖等……对二次元电影的宣发还处在摸索期。

2017年上映的真人电影《闪光少女》, 以民乐和西方音乐之争,古风,二次元等为卖点,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评分,但上映期间,却几乎不为人所知。 从宣发来说,《闪光少女》当时邀请了很多明星为电影助阵,但对本应该渗透的二次元圈,古风圈,cosplay,民乐圈等却几乎没有动作,结果是本应该渗透的受众不知道有这个片子,而宣发触达的受众却对该片不为所动。

和《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一样,光线影业对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宣发走了情怀路线,但货不对版,随后就收获了情怀党的反噬。去年12月上映的《昨日青空》,开始瞄准的是怀旧和青春,但在7月宣布下线重新定档后,宣发的对象随便变成了以大学在校生,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主的群体。这种前后宣发受众的不统一,也造成了该片评分的两极化。

动画电影《声之形》在国内的上映期间,在首映礼上,宣传方邀请了coser跳宅舞,打call,弹幕互动。然而该片主旨涉及视听残障人士以及校园霸凌等话题,这看起来充满二次元元素的宣发行为,实则与电影本身格格不入,甚至形成了嘲讽。大量首映礼的受众随后在社交网络的表达了不满。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该片是由粉丝昵称“京阿尼”的京都动画制作,结果在微博的电影评论,突然出现了大量“京阿尼演技好帅”,”为了京阿尼才去看这部动画”等带有明显错误的水军评论,进一步败坏了核心受众的体验。最后,这部此前曾打败《你的名字》,获得“东京动画奖2017”的最佳动画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的动画电影,不仅让京都动画的受众大为不满,带来了部分情绪性“差评”,在票房表现上也不甚理想。

另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烟花》来说,其改编自岩井俊二的原著小说和电视剧,引进到国内的时候,在宣发上刻意对标了《你的名字》,但受众却并不买账。宣发甚至同时得罪了《你的名字》和《烟花》两部片子的粉丝,前者认为在宣发上过于蹭《你的名字》的热度,且有拉踩的嫌疑,后者则认为岩井俊二的作品本来就不适合大众,宣发方找错受众,影响了电影口碑。

当然,这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宣发,但知己知彼是的基本需求,那些失利的宣发,显然是因为对片子本身的卖点不够清楚,对受众的需求也不太了解,才导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认知错位,对电影票房和评分造成了负面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

可以说,每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其背后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

以《你的名字》为例,宣发方当时敏锐了察觉到了导演新海诚个人的影响力和首次上映等要素,打出了欠新海诚一张电影票这样的情怀向口号。此外又抓住了动画电影“每一帧都是壁纸”这个特点,以及电影的核心元素:男女身份互换,圆满的爱情结局等,最终让这部动画电影成功走向了更广泛的受众。

但不是所有和二次元沾边的电影都有《你的名字》这样的票房潜力,有无IP,是否原创,改编程度,剧情,电影类型……许多要素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票房天花板,也进而决定了电影宣发的形式。 从《哆啦A梦》到《名侦探柯南》,可以看到这一类粉丝向IP,其票房成绩显然是和IP的知名度高相关的。

对二次元电影来说,首先要意识到,这部影片是否要面向大众去宣传。对片子的受众认识模糊,往往是引发动画电影负面的罪魁祸首,有时候不仅难以调动路人,反而会损害到核心受众对电影的好感。

再来看1月份这三部动画电影的宣发,显然指向的受众是不同的。《白蛇缘起》更加大众,而不仅仅是二次元,而《养家之人》则指向更小众,更先锋的动画电影爱好者。而B站对Fate剧场版动画的宣发,从宣传的轨迹来看,则是明确地指向服务于这一IP粉丝的。

2017年10月,Fate剧场版动画在日本上映时,B站就组织了粉丝去日本的观影活动,随后B站也积极助推了大电影在国内的引进。12月19日,B站就上线了剧场版的中文PV,26号又陆续放出了角色版PV,随后B站上线了大电影的专题页,宣布了1月5日的首映礼,并组织了首映礼名额的粉丝抽奖,在站内以及微博等社交媒体上,B站的一系列官方矩阵号,也陆续转发了电影相关的宣传物料。

考虑到Fate 这一IP的特殊性,庞大的世界观以及动漫游戏等前作构成的观看门槛,这一宣发方向无疑是谨慎和明智的。从此前《声之形》,《烟花》等电影的宣发反馈可以知道,二次元营销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精准营销,下一步才考虑出圈。

不能为了拉新而损害核心粉丝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B站一直以来运营Fate的方针。

2014年,B站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引进《Fate/stay night UBW》正版番剧的平台,播出后,该作大获成功,B站随即引进了更早播出的《Fate/stay night》以及《Fate/Zero》,随后的数年内,基于Fate相关的各种内容,从番剧到游戏几乎都聚集到了B站。

到目前为止,B站已经累计引进了十几部Fate 相关的番剧,而且几乎都是独家播出。游戏方面,《Fate/stay night》曾经在国内授权了多家,却没有成功,而由B站独家代理的《Fate/ Grander order》手游,却成了热门作品,在全球的手游收入榜上,甚至多次超过了《王者荣耀》位居第一。

不同于单纯的游戏出品方或者视频播出平台,作为社区,B站还拥有大量的Fate相关的二次创作的作品,这使得用户从前期的内容观看与消费,再到后期的讨论和传播,都汇聚在B站完成,可以说B站在Fate 这一IP上的运营,涉及了用户的所有消费阶段,形成了一个闭环。而Fate相关内容的站外传播曲线,也几乎都是以B站为起点的。

再回过头来看B站对Fate大电影的宣发,其用力显然并不单单在于上映期间,更多是B站对Fate这一IP的长期培养和能量释放。

当然,我们也不能奢望所有的动画电影都有Fate这样的粉丝基础,但不管是原创的动画电影,或者又或者自带IP的电影,因势利导,因时制宜,量体裁衣,不盲目的套用二次元模板,才是正确的宣发之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